星期四, 二月 16, 2017

共享单车大战谁会赢到最后

近来共享单车老流行了,当然我还没试过。不想试,毕竟要暴露自己的位置。最大的当然就两家,ofo跟mobike,当然还有其它玩家。但ofo跟mobike是最早开始做的。也是众多研究的典型。
ofo的车是低成本的代表,基本相当于普通的自行车加把数码锁。 连车胎用的还是普通的空心胎。但也得到相当多的好评,好骑,押金仅需99元。
而mobike早期是高科技的代表,穿孔车胎,骑行发电,电子锁,GPS,碟刹。不是第二版已经改了许多,穿孔车胎改成实心车胎,骑行发电改成太阳能电池,碟刹有没改没研究过。差评是:骑行吃力,押金299,但由于使用的真GPS定位,找车相对方便。而且,车的丢失率较低。怀疑车有问题也方便处理。
成本对比,ofo车身成本在300元人民币左右,而mobike早期声称成本在3000人民币,现在有降低估计也得1000元。远高于ofo。而用户对二者的选择方面,则应该是有车就用。虽然有人声称mobike有个篮子。
融资分析:据称,mobike融资3亿美元,而ofo融资1.5亿美元。考虑mobike平均车身单价高,预估平均1500人民币左右。故认为ofo的车子的总数为mobike的2.5倍。假设ofo的车子损坏率为1%,mobike估计0%。由于周期不长,双方损坏造成的差异应该不大。
人工成本对比,由于ofo使用的普通车胎,需要专门有人收集坏车进行修复。而且丢失基本没办法。mobike则没有这方面考虑,不过,对一些异常车,比如乱停放什么的估计还是有人专门处理的。还有一点要考虑,mobike车需要给移动交钱,GPS定位要钱的,每车每月据说2元。可能更高。这块费用有可能打平ofo的维修费。
从上面的结果上看,ofo的赢面较大。不过,个人以为,其实,ofo可以做得更好些。搞些成本低的电子锁来替换现有的密码锁,将车胎换成更耐用的实心胎。有一点其实可以考虑,定位可以用用户的流量来上传位置嘛,虽然客户体验可能受影响。但从ofo的策略看,明显是低成本占市场先,换锁so easy, 换胎so easy,迟点换更有机会拿来好价。有足够数量的车,就有足够数量的人交押金,就有足够数量的客户。

星期四, 一月 05, 2017

关于不丢包的wifi切换小想法

由于一台路由家或是AP无法覆盖全家,一直有想法搞个AC+AP来搞覆盖,后来找了点资料说是AC+AP在AP间切换时居然会丢包。只是切换速度快些。故放弃之。其实,咱一直是想把企业级技术下放家用级,然后把运营商级下放企业级。别拍我。
原先一直想的是丢包重发。感觉不够好。
这回,想起一个小技术,MIMO。然后把AC想像成路由器,问题得解。搞个支持100个天线的路由器不结了。速度还能翻倍。就是这么简单,这么暴力。不过,那个FFT运算量大怎么搞?搞个显卡得了。不知有谁有兴趣继续下去。
PS,其实家庭小基站也可以这么个搞法。电信光猫自带基站功能。然后统一来个管理器来搞。知道运算量大,别黑我。

星期日, 一月 01, 2017

2016回顾

工作方面,没嘛大波澜。
生活方面,被父母抓了相过几次亲,反正没找到。还有个话题就是搬家。去年老家拆了,然后就开始不断搬家的生活。现在新家装修停当,已经入住了。
顺带扯下装修中的一些小毛病跟优点:
热水器装燃气的,然后热水管距离卫生老远,每次用热水要排掉一堆冷水,而且经过长距离传输后,热量大量损失。特别热水还用6分水管,消耗的水更多。估计用热泵也有类似问题,以后绝不能搞长距离传输,我本来一直想就近安装燃气热水器,无奈父母不答应。
卧室当年选的主灯太亮了,当时以为亮的好,结果通常连半开都嫌太亮。
窗户还是原配的好,原来配的是气密窗,结果有一扇被打掉了,换成推拉窗,感觉密封性不够好。
全屋净水确实好用,咱当年上淘宝买了个5吨的超滤,花了600来块钱,还花一百多搞了个前置,水压几乎没降,然后脏水有少喝到,洗澡什么的也全是过滤水。就是废水没通到马桶。要是废水通马桶,就不用麻烦记得定时排废水了。缺点是马桶得两根管,一根马桶,一根马桶盖。
洗碗机被工人给装坏了,我本来规划洗碗机装的台面高是850,结果工人底下垫了块石头,上面洗碗机盖板没拆,愣是给搞成950高. 虽然只是洗碗机那一小部分,但那部分的功能性下降严重。还有就是,洗碗盐用普通腌制盐就好,洗碗粉用纯碱,不要听人用嘛小苏打,人家Finish的主要成分也是纯碱。光亮剂用柠檬酸还行。
现在变频的空调跟定频的空调差价不是很大了,建议还是装变频的。变频还是有感的。而且大陆空调普遍保6年,维护成本也还好。冰箱变频确实没嘛感觉。
弱电箱要选大大的,当年自己已经考虑买大号的了,结果现在觉得还是不够大号。建议要能放得下三个19寸1U的交换机那么大才比较妥,要监控+电源+路由+交换机,未来可能还要网络存储什么的。
监控是自己搞的唯一的智能家居,功能很简单,有人来了不用动就知道是谁来了。只是搞这事折腾了很久,12月31日才装完,顺带了解一件事,杂牌监控还有分雄迈方案还有中维方案,可能还有其它家的。中维跟雄迈不完全兼容。建议同一家的。还有就是,监控主机的485口是报警用的,不是云台用的。报警的485协议现在还不清楚,前段时间一直抓不到包。最后玩了点小Trick才搞定。监控大伙还是觉得这功能不错用。当然,从装修一开始就预留了线了。
业余方面,在linux下用eclipse开发单片机彻底放弃,编译啦,项目生成什么的其它都好了。但是,我的盗版jlink一下载就丢固件,关键概率是100%,然后在windows下几乎是0%。自己搞点小东西用淘宝上找的乱七八糟的外壳没法看。顺便扯下,准备换新工作了。有好的什么职位大伙也可以帮忙介绍下。

星期三, 十二月 28, 2016

激光碳粉怎么造出来的

前段时间入手了一台HP的激光彩激。感觉效果还成,同时也认为彩色输出应该会成为主流。然后上网找了下彩粉,很不幸,感觉都是进口的,然后价格也老高的说,本着进口替代会赚钱的理念。找了点资料,估摸了下方案。
一、成分:PE蜡,石蜡,颜料(碳黑,永固系列,青色不知道用群青还是酞青蓝),磁粉(氧化铁黑及磁性氧化铁红),助剂(成分不清楚),电性(成分不清楚)。
二、制造:完全瞎想的。把这些成分混合起来,可能百来度吧,至少PE蜡要溶化,然后先胶体磨、后面或许可以再均质机过一道。然后我是想用喷雾出来冷却就成粉了。或许还过滤一道。
三、包装。

星期一, 十一月 21, 2016

准备进入eclipse的世界

之前TM1638的问题好容易找到了,是我原来用PP来推,后面查了别人的代码,改用DO来推,最后总算是驱动成功了。
然后,想用上GCC+eclipse了。感觉gcc对c++的支持要好些。但STM32Cube的代码转成eclipse的代码折腾了好久,按一些人提供的方案要费老多精力,每个项目都要改累死。后来,总算找到一位牛人写的项目迁移代码。看文章,https://www.element14.com/community/thread/48115/l/how-to-quickly-import-a-stm32cubemx-project?displayFullThread=true ,这位ID叫:cnoviello。试用了下,至少编译可以了。还没push到单片机上,明天再试。咱windows下老是搞不定lxml,后来换linux,就是STM32cube下了老久,关键是开始一直下载失败,下了一半半就失败,换了N个下载工具才搞定。
补充一点,玩库的话,用C++要方便许多,还可以自己搞库玩。像arduino就是因为是C++才有办法有那么多库的。要是C库,光是函数名就要搞得头大了。

星期六, 十一月 12, 2016

玩起arduino

 这回,本来是要做起一称重记录器的东西。第一方案,当然STM32,咱比较懒,直接买块带SD卡接口的板,省得连线了,有SDIO操作起来也比较简便。但之后的事,虽然驱动起595的数码管模块显示输出没嘛问题,但驱动TM1638的数码管老是动不了,我是想用SPI驱动,总之出了点问题。想直接用arduino试试。结果,不支持16G的SD卡,主要是FAT16支持不到16G,但手头暂只有16G的SD卡。
扯下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,知道了手头的KEIL MDK不支持C++, 本来想搞个TM1638的类的, 感觉代码清晰些, 结果在编译时直接不认class 关键字。 再用回C就老是编译出错了。可能我工程那儿设置不当。好难找问题。
arduino确实资源多。几乎可以直接用。不过,现在STM32出的那个 cubeFX确实省了许多初始化的活。但效率有点,怎么说呢,我SPI每次只输出单字,然后要检查许多参数,搞得老慢。我后来直接操作寄存器。然后那个TM1638看起来像是三线制SPI的协议。反正没搞通。还没在STM32上试用GPIO模拟SPI来驱动。后来就编译出错了。
本来还想在linux上装eclipse来直接写代码嘛的。后来感觉建环境太麻烦,而自己的windows下有现成的MDK可以直接用。

星期日, 十一月 06, 2016

第二个QQ号没了

之前一个QQ号印象是自己改完密码居然把密码给忘了。然后就没然后了。
现在这个QQ号是腾迅搞鬼。把咱的号给封了,要提交一堆资料才给。当然不提交资料。
话说,这年头玩大数据嘛的多了,俺都想搞个网站,然后要求注册人必须提供手机号、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最好还要有指纹。哦对了,能有注册人的身份证正反面照片+手持证件照就更牛逼了。要能裸持那得能上天了。有了这些,还可以搞定上网记录,发帖记录,甚至整合活动轨迹,看电视记录,通话记录,短信记录。是不是要逆天的感觉啊?咱是有卖自己的一些记录给谷歌,但人家可没要咱身份证号嘛的。
所以,这回决定,不要QQ号了。
另外,有人可能会说,咱是普通人,要这么多信息没嘛自己啥关系。但你想错了,A、这些信息肯定不是腾迅独享,会分享给其它一些需要的人。这里面就存在一些接口嘛的。肯定有可以利用的空间。B、这些信息其实是相当有价值的。俺当前想自己创业就是获取大伙的看电视记录,然后分析出各类人对不同节目的关注度,然后做报告。当然肯定也有考虑针对不同的人推不同的广告。还可以为广告主降低成本,对一些高价节目广告的受众分析他们的收视习惯,将一些低价节目广告推给他们。当然这些不是吸引人的理由,我想看看某某人现在看什么电视,这应该足够吸引人了吧。你可以查到所有你想查的人。

星期三, 十月 19, 2016

使用pyodbc中关于中文支持的解决

最近, 有用到用python操作access数据库。当然,用其它语言也不是不可以,只是比较顺手罢了。在insert into  db的时候出现问题,老是出各种错。换utf8编码不行,用unicode编码不行,用gb2312编码也不行。真心没办法了,只好上网找,有一个方案让我眼前一亮,用参数的形式传进去。
大概形式是cursor.execute(u"insert  into table(N1,N2,N3,N4) values(?,?,?,?)"[u"参数1",u"参数2",u"参数3",u"参数4"])
其中,N1试用了中文没问题。另外,所有字符串建议均以unicode编码。这是我个人建议,这样无论用户用什么系统都能正常显示。

星期五, 九月 09, 2016

再谈指纹识别

对于指纹识别多对一的匹配方面,个人觉得其实是可以做的。当然有难度,毕竟是不规范数据的匹配。但更大的问题在于,担心被用于不好的用途。
举个例子,很久远以前做过手机取证,当然嘴巴上说是司法取证。但这回,G+上的一名好友的手机就被取证了。虽然自己也知道一些规避的办法,但相对而言比较麻烦,也可能引发其它问题。
曾经也做过一些好事,比方,写针对万里长城的DDos代码,效果是有的,但可能不是太理想,而且自己也不敢大规模使用。虽然每次用能让墙當机那么一两个小时。该代码有公开,只是许多人根本看不上。
剩下小想法就是针对DNS的一些小DDos。主要是考虑双方的不对称性。发包运算量小,而收包方要处理包内容,对敏感内容可能要做记录嘛的。
就像聊天机器人,如果腾迅要分析敏感内容的话,就一定要分析内容并记录,那该聊天机器人就成天到处找敏感内容来发。

星期六, 八月 27, 2016

红米Note4的小秘密

红米Note4刚发布不久,闲着无聊看了下参数。发现一惊天秘密。支持FDD-LTE B1/B3/ B5/B7/ B8。比之前发布的许多手机多出了B5跟B8。其中,B5是900M GSM的频段,B8是800M CDMA的频段。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运营商已经开始准备上马B5跟B8了。预计在电信正式部署B8后的一年内,工信部也会发许可给中移动。再有就是,现在中电信跟中联通热闹谈合并的节点,应该不大有机会将中移动现有的900M的频段让给联通。毕竟,这种交易太麻烦了。

还有就是,还没见着广电的700M LTE的影。估计更晚。

星期四, 七月 28, 2016

指纹识别若干

一直想找一个相对高效的指纹数据库及算法。留点资料:
一、指纹识别基本思路:
https://www.packtpub.com/books/content/fingerprint-detection-using-opencv-3
二、开源java指纹匹配算法
 https://sourceforge.net/projects/biometricsdk/?source=typ_redirect
三、一个商业的指纹匹配SDK
http://www.neurotechnology.com/verifinger.html
该SDK据称能在一秒内匹配4万个指纹。

小想法:能否用显卡加速计算然后并行后更快地匹配指纹呢?我的目标是10秒内100万条指纹。一对多。

星期日, 七月 17, 2016

燃料电池有没机会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要动力

电动汽车一直存在着一个重大问题是:充电慢,续航里程有限,这导致它不适用于长途旅行。换电池路线的问题在于,限制了客户选择电池的权力。在目前看来,要普及换电似乎也是比较困难的事。
燃料电池原先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成本高。电极材料需要用来铂、铱、钴等贵金属,而且,电极的寿命也是比较有限的。不过,燃料电池的转换效率还算可以,大概能达到60%以上。按普通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加起来,其实也是差不多的。
对于电极材料的改进,我个人感觉能不能利用自然界的细菌或是真菌产生的酶,来实现甲醇或其它燃料的电化学反应。甲醇或是甲烷之类,一直都有专门的海底细菌可以吸收并繁殖。如果我们能将其用上,培养专用的电池用细菌,那对燃料电池的商品化将大有禆益。

星期六, 四月 30, 2016

德尔玛DX203E吸尘器吸力不足问题及解决.

由于装修需要用到吸尘器,又想着方便未来居家使用.看到德尔玛的DX203E价格不错,想着买来不能用也不亏的态度,就剁手了一台.起初用着不错,用过几次后,发现吸力弱了许多,又清洗了几次,大概用了不到10次的感觉吧.怎么清洗都不管用了.把尘气分离筒拆下,发现吸力还行.但一时又没空研究.就闲置了一段时间.这回,因为要用到,研究了一番,觉得只能是尘气分离最后段的一个滤网出了问题.那个滤网是海绵后段的,基本可以认为是最后段的尘气分离,再后的海绵纯粹是保护电机的.最终的HEPA主要还是减弱噪音的.

附张图: 就是那个第六重的微织棉堵了.

 

先分析材质,基本确定算是HEPA的一种,先用水冲, 拆装了几次,效果不理想,原本想用高压风枪来吹气的,但手边没有空压机,作罢.总不能为了吸尘器搞台大大的空压机吧.再说,万一不行怎么办?突然,看到了冲牙器,对的,冲牙器,那个水流比高压洗车的小许多,但速度还成.于是拿来冲了下,晾干后,装上吸尘器,满血复活.

后续, 又只吸了一两次,再次堵塞,仔细研究的结果是: 过滤海绵不知道怎么搞的会缩水, 洗了几次后缩水严重, 无法覆盖整个滤网,然后, 未经海绵过滤的气体大量从海绵旁边吹过, 跳过了海绵的过滤, 这样, 当然容易堵塞了.

建议:德尔玛今天对材料的选择要多多考察,这种问题才不容易发生.

星期三, 三月 09, 2016

随笔

AlphaGo下赢了据称是人类最强围棋对手之李世石一局.这似乎显示出了人工智能的强大一面.自己之前也研究过了一些神经网络之类的一些理论,不过,自己是结合心理学,传播学等一起学,主要关心人是如何思考、学习的。
最近家里在装修,自己对智能家居也有所考察。但最终,只是将每个房间都拉了网线。实在想不出要添置什么智能家居。但是,个人感觉,智能家居快火了,方向是:省钱。像温度控制什么的,如果一个房间没有人,空调的温度控制可以放宽到多少度。类似这样,但目前要上这套系统似乎成本还是太高。

星期四, 六月 18, 2015

5G时代,是否会是固移融合的开端

5G时代,由于移动带宽急剧增长,明显不可能依靠低频段大覆盖类型的基站来支撑业务的发展了。明显会是高频段小覆盖的基站。而其中,家庭基站可能将会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。
对家庭基站,目前的方案多数是走IP/VPN然后到核心网,但由于IP的特性,很难做到低时延,而如果没有低时延,各基站间的同步或难解决,用户不停地在基站间切换,很容易有丢包什么的发生,严重影响用户体验。
所以,个人以为,能不能这样做,在PON里专门设两个光波,用来走移动基站的上下行信号。这样,时延方面就比较容易实现了。这样做的缺点是跟现有的架构不太符合,现有多数是固网做固网的,移动做移动的。而如果这样的话,光交换机不但负责固网的功能,还在相当程度上承担了移动基站的功能。把家庭基站想像成光纤拉远。意即,基于PON的光纤拉远。
如果这样的话,时延就是us级的了。几乎不用担心时延对家庭基站的影响了。也更容易对未来6G架构的兼容。

星期二, 三月 24, 2015

电信为何不让无痛升级4G

这次,电信联通终于拿到了期待已久的正式FDD LTE牌照。但日前,我致电电信,咨询自己能否无痛升级4G。被告知是不可以。必须改4G套餐。然后,另外一个号呢?则是另外一种情况,被告知,必须买4G手机才能改4G套餐,如果是自己的手机,那就只能使用现有的套餐,但可以升级4G。说明下,电信新出的4G套餐比较优惠,送的流量相对比较多。

奇怪点:按说,电信现在至少“在相当大的区域覆盖了比较好的4G信号”,至少上网是还不错的了。而且,目前在用户比较少的情况下,基站利用率是比较低的。电信没必要放着利用率低的基站不用,把用户挤在利用率超高的CDMA网络啊!电信跟移动的不同点在于,电信没有无限流量包袱,用CDMA也是用,用LTE也是用。难道要鼓励大家流量跑分?

再来瞎猜:A、电信现在不想立即把LTE用户做大。想再哭穷,然后拿下800M频段做LTE。
B、电信现在的双待机实现在存在缺陷。
C、电信目前总体策略不明,高层还在讨论。

说下A的背景,2G频段早晚都得关,像CDMA这种高度垄断在高通手里的制式,虽然专利陆续到期,但这年头全球的CDMA都按计划关闭了,还有芯片商要投资去做基带?包括移动的GSM网络应该陆续也会从利用率降低到逐渐转成LTE的过程中,800M频段应该没嘛悬念的。现在不转LTE,成天哭穷,到时候真拿下频段了,再转用户,再上VOLTE,来得及嘛?人家移动到时一下就能上VOLTE了。

B呢。因为只有电信是双待机,双待机瞎猜存在一号两地的问题,反正电信也不知道。但全球CDMA运营商都这搞法,貌似也没啥好说了。毕竟,自己去倒腾终端跟基站,总是吃力不讨好,到时一堆不兼容,效果又差。

C、纯粹多一个选项,按说,电信高层应该早就讨论好了。不然怎么混?

星期六, 二月 21, 2015

剁手兴随想

话说,剁手兴的名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。而是相当久远了。许多年以前,部分人买了中兴手机,觉得不好用。高叫剁手,再也不买中兴。
这回,家人搞了台中兴手机送我。GRAND SII LTE(S291)。到手之后,刚试用,觉得不爽。我是属于用惯原生系统的。国产手机到手必刷。把所有google服务都装完才开用。于是上网找包,找个许久,终于要放弃的时候,找到一源码包。惊喜之余,准备自己做包。自己做包又来个小插曲,看编译教程,说是系统得先改成X64版,俺目前装的还是X86版,于是下系统,做启动U盘。这启动U盘又偏偏读取分区表有问题,于是做罢,准备重新下盘的时候,顺带又找了下,居然这机机已经有人搞5.0的系统而且不是一个5.0的包了。懒虫上身,直接把人家做好的系统包导入手机。在安装的时候,5.0的老是安装不成功,后来换了个4.4的,总算安装成功了。
把垃圾软件删掉后,重设superuser, 安装GMS。把各种杂七杂八的软件安装好之后,正式开用。
初步评测结果,相当不错!用得挺顺手的。而且,中兴算是比较良心的厂家了。对移动,联通,电信的4G都有支持,我现在手上没卡,不好测试。但至少参数可以看出来。虽然是1080P的屏,但自己眼蹉,没看出太大差别。但至少系统反应相当可以。触摸嘛的中兴常见的毛病还没发现。目前暂只有移动TD-SCDMA的卡,用着也还好。
后来在中兴的官方论坛上翻这机机的历史评价。看着是心里发毛。原来中兴最初是用LG的屏,但不知道是中兴的问题还是LG的问题,总之毛病特多。触摸也是几个版本,也人相当多人反映有问题。
思考了下下,怀疑中兴可能在这几个方面的问题。
一、就像大家说的,品控有问题。不良的零配件是怎么进入流水线的?不良品又是怎么测试并最终出厂的?
二、供应商选择的问题。像屏幕选择LG。LG本身自己也生产手机,同时还为苹果供应屏幕。对于中兴这种二三线的产商估计重视不够,拿不良品来应付。或是LG在全高清屏生产期间,肯定有部分不良品,怎么处理?就拿来对付中兴了,“你不要?可以,那没货!”。这也是为何现在绝大多数厂商不会找三星拿屏幕的原因之一。
三、产品线太全。中兴应该是一家相当重研发、敢于吃螃蟹的厂商。像VIA的CDMA基带,早期相当部分也是只有中兴在用。虽然三星也用过,但只用只支持CDMA2000 1X的版本。而之后就再没用过。全网通也是很早就开始做,现在还搞出来同时支持TD-SCDMA与CDMA2000 1X双卡的手机。产品线多的副作用就是对软件的重视程度降低,而且,测试相对不容易太全面。
四、名声太臭。名声太臭的毛病是价格要不高。价格喊不高导致缩减成本,缩减成本导致产品品质下降,产品品质下降不仅是名声臭,还有东西卖不出去,时间长了得降价卖,然后,还得研发新机,新机为了早上市抢市场,测试环节就省略了许多。这就是恶性循环。

解决之道:对低端手机做好。低端手机供应链已经比较完善了。不容易找骂,像720P的屏大家都做得挺好了。像常出现问题的触摸屏,国产的跟台湾的都已经相当不错了。不太容易出现问题。做好低端手机之后,大家发现中兴有品质了,再逐步往高端走。先把自己的低价优质的概念定义好。当年红米也是这样过来的。

星期六, 一月 24, 2015

2014年终总结

又到快要过年的时间了,总结下,开始玩一个叫ingress的基于位置的游戏,感觉还行,认识了一些朋友。还因此把原先一直不知道怎么用掉的流量吃光了,还不够用,还经常感觉网速慢。更为此搞了张移动3G的流量卡,买了VPS用来翻墙。还好时间浪费不多,通常也就路过顺便玩玩。
硬件方面有做一些小东西,但不多。主要是智能家居搞点。那个KNX协议估计是不会普及了,一堆人都在攻无线,但协议方面还有待统一。
2014很大的一件事是LTE的正式商用。现在移动的LTE覆盖已经相当不错了,不过电信跟联通还不大行。自己用的电信暂不支持无痛升级,我又不想换合约。目前情况大概是,如果明年电信FDD正式发布后,还不支持无痛升级的话,还是搞张移动的4G流量卡来得爽。大陆数据流量有个好处,就是没有吃到饱导致网速基本还不错。

星期日, 十一月 09, 2014

丝绸之路之胡扯

前段时间,半岛播了一记录片,估计是几年前拍的。关于马可波罗的。
看过,当时有一细节很好奇,说是当年成吉思汗打欧洲,为啥没几天就打道回府了呢?是因为,跟当年的罗马大帝说好,一起打突厥。这是中国一贯的“远交近攻”的立场。
也就是说,马可波罗是奉命来到中国,跟当时元朝的统治者谈判或是其它的。后来不是发生了著名的“十字军东征”么?
我关心倒不是这些花边故事,突厥应该就是现在中东一带的阿拉伯人,信奉伊斯兰教。古兰经我没读过,只能瞎猜,要知道,从汉代开始,更早可能秦时,突厥就一直找汉人的麻烦。而且,在很长一段时间了,亚欧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主要是由他们承担了,并获取了巨额利益。只在后来,由来海上通道的开通,大大削弱了他们的贸易额。在海上通道的早期,郑和也尝试过,估计还是其它人也尝试过这贸易。但之后先是葡萄牙与西班牙,后来是英国,并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。在鸦片战争开打之前,英国也不是想抢东西,而是希望中国能将他们需要的茶叶以及瓷器什么的卖给他们。要知道,在当年,这些东西经过简单的运输,到欧洲就是十倍的利润。相当的可观。
现在再谈阿位伯,他们在丢失贸易的份额之后好像就不怎么好过,后来石油倒是卖了不少钱,直到现在。倒是,由于长期从事贸易,怀疑伊斯兰民族会变成一个重商的民族。但又没法从事商业活动。会不会这也是目前中东乱局的一个原因。瞎猜。

星期六, 九月 13, 2014

中国电信LTE策略猜猜猜

众所周知,中国电信在LTE布署方面遇到了严重挑战。中国电信目前的系统是基于3GPP2的CDMA。而中国电信未来希望将网络架构升级为3GPP的LTE。由于CDMA与LTE在核心网上有着巨大差异,几乎无法兼容。国际几个大的CDMA运营商也遇到了类似的难题。基本上,转换有两个思路,A、让终端同时在LTE与CDMA之间同时待机,然后语音走CDMA,流量走LTE,或是没有LTE信号的时候切换到CDMA,再慢慢转换到LTE。B、再建一张独立的LTE网络,让终端只连LTE,语音走VOLTE。随着用户的迁移而逐步关闭CDMA网络。
目前中国电信拥有的可确认的牌照有:800M的3G牌照,2100M的3G牌照,1800M的4G牌照,2600M的4G牌照。分别为:
825-840/870-885           LTE Band 5
1920-1935/2110-2125   LTE Band 1
1755-1785/1850-1880   LTE Band 3
2370-239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TE Band 40
2635-265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TE Band 41
目前中国电信主要使用800M的频段进行3G覆盖,而4G网络还在建设中,而且正式牌照也还没发,所以具体覆盖也不好说。
终端的问题,目前CDMA的基带只有两家能出,分别为Qualcomm及VIA Telecom.再有一个问题点是,目前工信部要求所有4G手机都必须支持TD-LTE才能上市销售,否则必须屏蔽LTE功能。而目前同时支持800M CDMA与Band 40, Band 41的功率放大器还没有,也就是说,要支持LTE的CDMA手机,必须是双功放,而且由于高通的基带最高只能支持双通,电信的支持CDMA的4G手机也只有单卡支持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目前全球TD-LTE与CDMA同时运营的运营商除了中国电信只有sprint一家。而sprint基本是对CDMA死心了,新上的终端甚至已经取消了CDMA支持,还有日本的KDDI虽没有TD-LTE网络,但新终端也不支持CDMA了。
如此看来,电信最终应该是选择方案B进行过渡,当然,现在由于工信部牌照没下来,只有方案A可选。
如果是选择方案B,对电信最好的选择是:FDD-LTE牌照下来,先把Band 1与Band 3网络建起来,同时,让终端有Band 5的接入能力。基站保留Band 5的快速升级能力。半年到一年的时间,将Band 5分出5M给LTE用,并支援VOLTE。要配合这点,电信还得跟终端生产商联系,快速生产自己适用的终端。Band 40及Band 41用于密集区域进行覆盖应该大家没有异议。广域覆盖未来肯定还是得Band 5。
按这个路线图,主要是半年的时间比较苦,电信要想办法转移一部分客户走LTE流量。毕竟冒然把CDMA吃掉5M用于LTE的话,网络容量已经紧张的电信必然会遭遇很多投诉。总之,上Band 5, 鼓励用户换机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。当然好消息是,苹果的手机从iphone 5开始就全支持Band 5了。